維護頻率 Maintenance Frequency

維護頻率 Maintenance Frequency

前篇提到的「定檢頻率」的設計在觀念上跟失效發展期(Failure Developing Period, FDP)有關,那麼維護頻率與什麼有關呢?原則上維護頻率跟維護的時間指標「MTBF/MTTF」會有相關,但並不能直接拿來用。

延伸閱讀:四個維護管理常見的時間指標:MTTx 簡介

關於 MTBF、MTTF、MTTR的 可用性之後再詳細討論,
在此先作簡單說明:

  • MTBF =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 MTTF = Mean Time To Failure (平均可用時間)

  • MTTR = Mean Time To Repair (平均修復時間)

MTTF 或 MTBF 都是統計學上的常態分佈曲線,MTTF 是從設備開始運作到失效之間的「平均時間」;MTBF是從設備開始運作到故障後再修復(MTTR)的平均時間。

若先暫時先不考慮兩者使用情境上的嚴謹定義,也不考慮修復所需要的時間,那麼只要能夠知道「平均故障時間」,似乎就能知道「平均可正常運作的時間」,如此就可以知道應該何時在設備損壞之前進行維護了嗎?

當然不可能這麼完美。

MTBF = 運作小時數 ÷ 故障次數

舉個例子:假設用 10 個相同的馬達。在一定期間內,每個馬達運行 1000 個小時,總計10,000 個小時。在這段期間,這些馬達總共發生了 8 次故障。這意味著這些馬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為 1,250 小時,大約是連續跑 52 天。

#MTBF =(10台馬達x每個馬達1000個工作小時) / 8次故障 = 1,250小時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 MTBF 的時間來設計維護週期嗎?

假定上面的 MTBF = 1,250 小時是根據實境分析獲得,那也只代表你「可能」有一半的設備「有機會」在連續運作 52 天前不會壞掉,並不代表每 50 天維護一次,就能保證設備不會突然失效。

所以說維護頻率與 MTBF 有關,但不能直接引用。

從持續運維的角度,比較好的作法是收集設備的 MTBF 值,參考 MTBF 值再根據企業可接受的風險水平,設定一個維護觸發的規範。接著,用系統紀錄、分析,然後再修改維護週期,形成一個循環。

由於 MTBF 是 Run to Fail 的紀錄 (因為算的是故障次數),所以 MTBF 的時數當然會因為人員介入維護而改變。

因此,我們建議 MTBF 的追踨與維護的規劃設計應該是一個動態管理的過程,如上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