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維護類型(上)

反應式維護 (Reactive Maintenance) 與 預防性維護 (PM, Preventive Maintenance)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體現在企業的資產設備上,可以解釋為兩方面。一個是企業要有良好正確的設備投資,才能創造產出,有高效益的報酬;另一個是對於這些影響企業績效的設備,應該要有良好的資產管理概念以及系統的協助,才能讓購入設備的投資更加長久,避免因為無序管理造成的浪費。所以怎麼維護資產,是所有企業的重要議題。

維護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類別:

・反應式維護 (Reactive maintenance)
・預防性維護 (PM, Preventive Maintenance)
・基於條件的維護 (CBM,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預測性維護 (PdM, Predictive Maintenance)
・規範性維護 (RxM, Prescriptive Maintenance)

反應式維護

(Reactive maintenance)

反應式維護是每個企業至少都會有的維護類型,反應式維護許多別名,如:糾正性維護(Corrective maintenance)、故障維修(Breakdown maintenance)、壞了再修(Run-to-Failure, RTF)、 故障維護(Downtime maintenance)。一般而言,反應式維護是將部件的生命使用到極致,讓設備的貢獻最大化,節省人力成本,並監控總成本。

然而,等到設備壞了再修,等同企業不作事前的維修計劃,對安全與總產能影響不大的設備來說,採用這樣的策略非常合理。

適用這種維護類型的設備通常有以下特質:

・容易修復,更換零件後即可用
・停機的成本低,或有備用機器
・停機不會對其它設備或系統造成損害
・停機沒有立即的安全疑慮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設置在沒有安全疑慮區域的燈泡,大多數燈泡都是壞了再換新,而換新時,可能會順便檢查是否有「即將壞掉」的燈泡,如果有就一起更換。

由於維修是在損壞發生後才進行,要對此維護類型進行管理,那重點就會是管理流程本身:

  1.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故障?
    透過巡檢、感應器、或其它方式監測數值,發現故障。

  2. 如何在發現故障的最短時間內修復?
    制定維修作業的SOP,或簽訂合約保固的SLA

  3. 派工單管理
    由於損壞發生的時機幾乎等同發派維修工作的時間點,所以制定縝密的派工流程會是發展重點。

  4. 備料的庫存管理
    制定庫存管理SOP

但現實狀況往往更加複雜,企業通常不會只採用一種維修類型,那麼當我們在進行預防性維護(PM)時,發現了即將故障,但尚未故障的狀況,要不要修?企業可以決定立刻產生派工單更換,或像我們的系統可以對這個設備貼上一個標籤,這個標籤會顯示在場域的最上層。讓每次進入系統時,都會意識到有這一個注意事項。

也由於混合維護策略的存在,反應式維護也往往摻雜著主動的性質,可以透過巡檢時,對非重要檢查設備觀察的訓練,提早進行維護保養。因為有時候即使不影響生產,但是把設備用到最後一刻不一定是最省成本的方法,例如設備所在的地點較遠,交通或時間的成本可能超過設備剩餘的時間價值。

反應式維護若用在不適當的設備上,企業將無法預期設備的停機時間,且設備故障也可能連帶導致其它設備停擺,企業就必須花費更高的修繕成本,並負擔營業損失,對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大災難。因此,企業進行維護決策時,應慬慎考慮設備性質與潛在的修繕成本,再決定是否採用反應式維護。

預防性維護

(Preventive maintenance)

預防性維護(Preventive maintenance)是在設備退化至不可接受或故障前,透過零件或耗材的更換,將退化控制在可接受的水準,以延長設備的壽命。通常企業會透過定期設備保養,維持設備正常運作。就像保養汽車,不論是每半年,或每五千公里,都需要更換零件機油。

執行預防性維護的執行頻率可分為:

・時間週期
可能會因為季節,或其它外在因素而調整。

・使用狀況
類型較廣泛,可以是里程數、使用時間、運轉數、生產量⋯⋯等。

預防性維護應是目前除了反應式維護之外,最普遍的維護方式,也是最容易執行的維護策略,以可接受的浪費(零件在生命結束前淘汰),換取低停機率。

適合預防性維護的設備通常具有以下特色:

1. 對生產流程具有關鍵功能
2. 設備故障的機率隨著時間、使用增加
3. 設備的故障模式較固定,可透過常規預防

預防性維護計劃的關鍵點,在於決定維護頻率,過度維護將造成浪費,維護不足也會導致故障率提高,兩者都會使成本提高、產能降低。預防性維護的頻率會參考FDP(Failure Developing Period)的Pf曲線(Pf Curve)制定,Pf曲線期間是指設備從偵測到故障跡象,到真正失效前的這段時間。一般以Pf曲線時間的一半,作為預防性維護的檢查頻率。

然而,Pf曲線會因為檢查與分析方法而改變。用目視、聽診器、紅外線、振動儀來檢視馬達的故障,越先進的分析方式可能就會越早發現故障的跡象。再者,設備可能有許多種故障模式,每種模式會需要不同的分析方式。綜合這兩點,最理想的檢測方法,是針對設備的每種故障模式,採用最適合該模式的方法進行分析,但現實面卻難以達成,因為不論是在人員的訓練,或是分析的成本上,維護成本會遠遠高過維護的效益。因此企業中99.99%的維護工作會是基於經驗訂定檢測標準。

透過設備的故障特性,企業應可整理出適合規律維護的設備清單,進而制定預防性維護的計劃。

其他三種維護類型:

・基於條件的維護 (CBM,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預測性維護 (PdM, Predictive Maintenance)
・規範性維護 (RxM, Prescriptive Maintenance)

繼續看....資產維護類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