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資產維運系統

從 CMMS 保養維護到 APM 資產效能管理

CMMS 維修管理、EAM 企業資產管理、APM 資產績效管理,另外還有 PAM、PM、ALM、AHM 等,這些跟資產維護相關的名詞縮寫,各代表了什麼?這些管理概念又能帶給企業哪些改變呢?

這些名詞,如:

CMMS (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EAM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APM (Ass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AM (Plant Asset Management)
PM (Preventive Maintenance or Productive Maintenance)
ALM (Asset Lifecycle Management)
AHM (Asset Health Management)

以上名詞的定義,即使在國外也尚未有個統一說法。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藉由資產維護的發展過程,了解「資產管理」的基本概念。

最早被提出的是CMMS (維修管理),是從 DOS 年代就開始發展的電腦維運管理系統(台灣多包含在MRP)。主要是把工單、保養流程資訊化,加上 BOM 表、排班管理等。

EAM(企業資產管理)則以CMMS為基礎發展,將設備的地位提高為「資產」看待,EAM系統不但要能協助企業進行設備與工單的維護,更要能管理一切與資產相關的需求,例如:財務、庫存、人力、採購等。目的是希望能充份掌握這些設備的狀態,從被安裝好的那一刻起,到汰換為止,整個生命周期都能有效管理。

接著,APM (資產效能管理)就更無所不包了, CMMS、EAM、CBM(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RCM(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ALM、AHM,你想要的都在這裡。當然時下最夯的 AI、IoT 整合也是一定要的,才能達成預測性維護。在資產集中的產業,資產的效能深深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品質、能耗、安全性、環衛等。但怎麼看待資產效能,就算是 Gartner 領先象限的產品,也都是各自表述。

簡單以目的歸納:

  • CMMS (維修管理)是想延長設備的壽命。

  • EAM (企業資產管理)是想管理設備的整個生命歷程。

  • APM (資產效能管理)是想預測設備的壽命,提供詳細的分析,讓企業能主動做出應變,提高設備可用性,降低風險。


然而,世界上並沒有單純的 CMMS,也沒有萬能的 APM。

在實務應用上,行業的差異、企業的文化所影響的維護觀念才是最關鍵的,找到各個企業現階段最適合的方案,才是最重要的事。往後我們會再分享多種維護觀念,以及理論與實務上如何相輔相成應用。